來源: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2-12-11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中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涌現,我國工業發展再次攀登新高度。作為我國大中型、特種電機的創始廠、主導廠,哈電集團佳電股份率先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加快實施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不斷促進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相融合,用數字賦能持續帶動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五年來,佳電股份牢牢把握國家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的部署要求,把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大力實施自動化智能制造“5+1”戰略,持續推進生產及管理信息化建設,全力推動企業質量與效率雙重變革,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這五年,企業經濟效益指標從國內電動機行業第21位,躍升到第2位;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77萬元/人,提升到43.82萬元/人;產品產量從660萬千瓦/年,提升到1136萬千瓦/年。
拼搏“十三五”,奮進“十四五”。佳電股份在制造到“智造”的蝶變中,實現了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變、由勞動密集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由更大更多向能效提升的綠色轉變,并始終向著“建設世界一流特種電機制造與服務企業”目標,加速推動“智能工廠”建設,方向堅定、砥礪篤行。
用“5+1”開啟智能制造新路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目前,信息技術已深入滲透各行各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對傳統制造業形成了顛覆性影響。面對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佳電股份不懼挑戰、不畏革新、不斷跟進,按照《智能制造發展規劃》要求,積極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革新路。
2017年,佳電股份提出“5+1”自動化智能制造戰略;2018年,佳電股份實施了以機座加工自動化、散線繞組自動化、沖壓自動化、裝配局部自動化以及遠程在線診斷中心為主的自動化智能化“5+1”項目;2019年,佳電股份引進機座加工自動線、散線繞組自動線、沖壓自動線、端蓋軸承套組合單元等先進裝備;2020年,引進機器人噴漆自動線、搖擺沖落料線,實施整形沖自動化改造;2021年,佳電股份持續優化工藝參數和生產流程,自動化設備加工效率整體再提升40%以上。
這五年,佳電股份依托“5+1”自動化智能制造的全面實施,除沖剪車間各工序自動化覆蓋率達90%以外,機座、端蓋、轉軸、繞組也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的建設目標,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2019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佳電股份在避免員工密集作業及復工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出自動化優勢,車間沖槽自動線、整形自動線、下料自動線、扇形片自動線全線開工,產能恢復100%,順利完成剛性計劃95%以上。其中沖槽自動線是佳電股份首批自動化改造項目,可實現全自動生產線應用,是國內同行業中最先進的國產沖壓自動生產線。該自動線同2011年以2500萬元購買引進的德國萬家頓直線七工位相比,價格直降96%,兩條自動線只需一人操作,僅勞動生產率一項就提高5倍以上。
同樣提高5倍以上的還有佳電股份目前采用的柔性化與智能化的機座加工新工藝。憑借多臺套臥式加工單元、自動清洗、自動物流、AGV運輸車、倉儲、配套控制系統的機座加工自動線,在258種規格電機機座之間無縫轉換生產,可實現整個機座12個工步的自動加工功能,并能連續24小時自動化工作以及4小時無人化生產,較傳統工藝所需人員數量減少80%;加工圓度較傳統工藝提高350%;同軸度較傳統工藝提高400%;底腳平面度較傳統工藝提高300%。2020年,電機機座數字化(智能)車間被省工信廳認定為黑龍江省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企業工作效率與產品質量有了質的飛躍,智能制造水平與實力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數字賦能讓制造更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主動應變、化危為機,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加強數字化建設是發展所需。
五年來,佳電股份通過研究數字化車間信息模型、虛擬仿真設計與裝配、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出了融合設計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智能物料條碼管理系統(IWMS)、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智能生產管理數據集成平臺(MCS)、智能生產信息處理中心、設備聯網監控系統、能效管理等智能制造系統。
伴隨智能制造水平能力的不斷提升,企業合同年均履約率也由2017年的70.86%提升至2021年的96%,企業年產能突破1100萬千瓦,單月產量突破百萬千瓦,企業高質量發展成果顯著。
2017年,實施應用SAP、PLM系統,結合佳電生產特色和車間實際自主研發了車間信息化系統,形成了派工任務有來源、數量可管控、報工有記錄的全過程管理;
2018年,建立生產信息可視化看板,實時展示日產量、月產量完成情況,可根據可視化看板幫助分析決策,及時調整生產策略,使生產信息直觀、透明,生產響應措施和處理效率提升近10倍;
2019年,實施生產指揮調度系統,改變原有生產調度指揮工作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高效提升生產調度指揮能力;
2020年,佳電股份一期、二期IWMS(物料條碼管理系統)上線應用,實現了企業物料各個環節全過程控制的數據動態管理及信息流與實物流的同步統一,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結合,建立起標準化數字化倉儲管理模式,收支效率提升 288 倍、關單效率提升 12 倍、盤點效率提升 8 倍、統計效率提升 7 倍、原材料成本準確率提升7%、公司重點原材料周轉效率提升52%、庫房利用率提升5倍以上。物料全周期智能條幅管理系統及大數據分析獲得了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殊榮。
2021年,佳電股份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正式上線應用,整合客戶信息資源,實現了訂貨信息統計、價格申請流程及項目跟蹤信息化,形成了集售前、售中、售后為一體的完整的營銷數據系統。
五年來,佳電股份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在完成SAP、PLM、IWMS、CRM等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還自主開發了MCS智能生產管理數據集成平臺,二維碼信息化管理系統,引進了設備聯網監控模塊并持續構建數字系統融合,整合數字資源,形成數字合力,不斷推動企業數字化發展水平。
其中,佳電股份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等智能技術開發的“基于大數據的智能電機遠程在線運維服務系統”項目,成功入選2021年度全國智慧企業建設創新案例。
項目系統可利用大數據積累和人工智能算法進行診斷分析,實現對電機狀態進行智能識別、對設備健康程度進行實時評估、對出現的電機故障進行智能診斷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功能,為電機裝備的日常保養、維修維保、反向優化設計、設備改造升級等提供數據支持。同時系統項目的實施還可實現車間高能耗設備的在線監控和實時統計,實時查看消耗量、趨勢、計量情況,對企業踐行3060“雙碳”發展目標,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通過項目系統的應用,生產制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設備利用率與產量均獲得顯著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制造業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發展。
智能服務推動轉型升級
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五年來,佳電股份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積極推行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實施“智能電機系統與服務”科研開發工作。通過4G、5G網絡運用,在電動機上安裝智能感知系統,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診斷、高能效智能物聯網節點架構設計、超低功耗工業邊緣AI硬件加速芯片”等創新技術,佳電股份建設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即遠程在線監測系統,可實現在線連續監測電機運行過程中的振動及各種工藝參數,自動存儲轉速、振動、噪聲、電流等數據,為電動機創建智能電機自身數字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為用戶提供風險預警、故障定位、維修方案等“管家”服務。
五年來,佳電股份共為石油、石化、鋼鐵、煤礦等行業近40家客戶安裝了1400余套智能電機遠程在線產品,持續為用戶提供遠程運維服務,共計提供智能分析190余萬次,人工智能自動學習3萬余次,有效進行了電機故障的大數據積累。在智能防爆電機行業研發領域率先邁出堅實一步,并依托工業互聯網在線故障診斷平臺和市場網絡布局,實現了企業向現代制造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未來工業的發展趨勢已明晰,智能制造作為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佳電股份將緊緊圍繞集團公司“三商”轉型發展,持續加快推進相關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用數字賦能促轉型升級,為我國智慧電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佳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