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2-10-20
10月16日,哈電集團佳電股份已經100%全面復工復產?;赝粋€月漫長的靜默管理,佳電股份急客戶之所急、應客戶之所需,多方協調、積極應對,迅速研究制定了“戰疫情 保合同”的佳電方案,作出分批組織一線職工駐廠復工的決定。廣大職工紛紛響應號召,用戶至上,“疫”不可擋,踴躍申請返崗工作。特殊時期,佳電職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舍小家為大家,一心一意抓生產任務、保合同交付,涌現了一批普通而又非凡的感人事跡。
排除萬難,顧全大局為生產
突發疫情,一時間全城靜默,情況不明朗,人心難免惶惶。接到返廠復工通知的職工們,面前擺著幾道難題。電工車間嵌線工高波和包裝工王海英是一對中年夫妻,兩個孩子大了能夠自理,但高波的73歲老母親誰來照顧?絕緣工夫妻檔逄洪濤和榮馨遠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榮馨遠的母親60多歲,孩子只有5歲,突然靜默,家里儲存的食物有限,他們是家里的頂梁柱,離開家,誰來張羅物資?家住西郊的小型車間收發料員李宏寶和母親獨住,母親離不了人,可單位的崗位同樣非他不可,用戶的需求擺在眼前。他們左思右想,最后作出了同樣的決定:回廠!公司更需要自己!駐廠工作幾天后,逄洪濤夫妻二人與家里通電話互問平安,電話中,年幼的孩子放聲大哭,直嚷著“想媽媽想爸爸”。聽到孩子的哭聲,逄洪濤眼圈泛紅了,榮馨遠扭過身去偷偷擦眼淚。他們本可與家人互相扶持,一起共渡疫情難關,但他們最終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只想著要為公司保用戶保生產出一份力。駐廠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職工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戰勝了種種艱難與困苦。初期物資緊張,他們在會議室、更衣間、機器旁搭起了一張張簡易床,用板凳、椅子、木箱、鐵托盤做床板,用泡沫板做床墊,用塑料布做床簾。直到物資調配更加順暢時,大部分人才能夠睡上折疊床,但仍有人始終睡在簡易床上。這二十幾天里,職工們每天和衣而眠,只能簡單地洗漱,連洗澡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都知道在家里吃住的可能更舒服一些,但是生產任務不能放下,訂單不能耽誤??!”電工車間端部班組李彬如是說道。電工車間女性職工多,車間返廠復工的86人中,女工有43名。面對如此條件,她們無一人退縮,早上天一亮就開始工作、晚上8、9點才休息,工作之余每天清掃現場、衛生間等各個角落。黨員李彬身兼數職,除了線圈計劃、線圈繞包、物料發放,甚至“自學成才”,自制漏斗過濾廚余殘渣,還掌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技能。“辦法總比困難多!”是她們的口頭禪,她們是“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真實寫照。
艱苦奮斗,不舍晝夜趕進度
隨著職工陸續返廠,一度停滯的生產線重新熱鬧起來。積壓的生產計劃、待發貨的電機、需處理的售前售后信息……生產任務如此繁重,人員卻只有幾十人、上百人,工作難度猶如一座高山矗立在他們面前。他們沒有打退堂鼓,反而激發起不甘落后的強烈斗志,誓要把生產進度追趕上。
聽聞即將靜默管理,電工車間浸漆班組長張春晨知道此時有產品正在浸漆、烘干,過程中一旦停止,之前的工作就會付之東流。于是他立刻返回崗位,帶領秦鑫、裴文超等班組職工連續奮戰39個小時,直至產品烘干完成,避免了公司重大經濟損失,也確保了生產進度不受影響。
大型車間裝配工周長君帶領3名職工,拼搶十幾臺急要電機,幾乎每天不到7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多才結束;任振亮是哈電集團青年崗位能手,也是大型車間的“拼命三郎”,每天最先開設備、最后關設備,工作時意外被鐵屑傷了眼睛,但他強忍疼痛,不到兩周時間相繼完成6臺同步機機座、7根同步機軸、31臺異步機機座相關工序的加工任務;趙輝是大型車間吊車工兼組長、預備黨員,返廠后,一人操作兩棟廠房的5臺吊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同時肩負起了消殺、發飯、疫情統計、內外溝通等工作。一天下來,頻繁上下梯臺累得她雙腿發軟,可她時刻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沒有一句怨言。
寒冷的深秋,職工們奮戰的熱情如火。沖剪車間澆鑄工張立江為保證鑄鋁工序生產進度,每日凌晨2、3點鐘便開爐工作。沖槽一組的姚麗娟和劉東東,兩個人負責三棟車間8條生產線的運行,承擔了平時6個人的工作量。封控管理時期,在設備自動化改造的助力下,沖剪車間駐廠人員不足40%,生產效率卻能夠達到60%以上,為最大限度提升產能貢獻力量。
一個人就是一個班組,十個人即是整個車間。天未亮,職工們已起床到崗;夜已深,城市點起萬家燈火,他們卻仍然奮戰在一線。有的職工擔心進度完不成,4點鐘就早早上崗;還有的從白天一直干到了凌晨2點,直接睡在了機器旁。平均每天工作14、15個小時,高負荷的工作壓力下,有的腰病、頸椎病、牙痛犯了,有的高血壓、糖尿病加重了,但他們“輕傷不下火線”,在沒有質檢員、工藝員的情況下,不僅圓滿完成了急要電機生產任務,而且沒有發生一次質量問題。他們不負公司的重托,他們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無私奉獻,齊心協力促運轉
要想恢復生產,離不開“中樞神經”的指揮。產品制造部是生產系統的“大腦”,經理助理、計劃調度室主任李鵬想方設法,努力使“大腦”運轉起來。每天,他要組織相關部門線上評審合同,協調新合同排產;與車間溝通,根據生產計劃、工序需求協調安排職工進廠;協調車輛,在廠內、廠外運送物料;作為信息中轉站,溝通營銷部門、采購部門和各車間之間的需求,調動一切資源保障急要電機不受疫情影響產成交付。運輸人手不夠,他就和計劃準備室主任劉海軍、保管員杜丙政,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一起開車直驅供應商的庫房親自進料。他們穿行在陌生的貨架間,仔細尋找辨認物料,同時跟供應商的業務員視頻聯系,加快定位的速度。沒有叉車,就用手去搬運一箱幾十公斤重的物料。在寒冷的秋日里,他們的衣服卻經常被汗水浸濕,臉也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跡?;貜S之后,他往往還需要核對計劃,經常工作到半夜11、12點。他燃燒自己,盡最大努力保證了生產工作的順利運行。
“中樞”指揮更離不開各個“神經末梢”的配合。職工們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不計辛勞,爭相奉獻,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化身“多面手”,遇事主動擼起袖子干,做到了生產、后勤兩不誤。
小型車間嵌線工王福賢是車間最早返廠的職工之一,每天從早上6點干到晚上8點,一個人挑起了重點電機繞組制造的大梁。沒有料,她就自己到冰冷的庫房里挑運定子,保證了重點項目交期。一天晚上,600余個端蓋半成品運入廠內,在車間領導身先士卒的鼓舞下,小型車間崔大旭、姜巖、劉志佳、李學偉、王詩堯、吳迪、杜慶在零下4℃的寒冷天氣里,花了近三個小時用人力搬運,最終將全部端蓋轉運至車間現場并分類整齊擺放。
沖剪車間陳錫城、張洪斌臨危受命,負責搶修德國400T落料線故障,他們聯系屏蔽車間和小型車間,試圖從電磁鐵線路著手維修,方法不可行,就再與設能部趙志剛、操作者冉祥東遠程討論確定第二個修理方案,最終于10月8日中午成功使設備恢復生產,保障了車間產量。屏蔽車間裝配班組牛滔、趙濤,電焊下線班組王磊、金工班組滕佳平以及質量保障部試驗員王壽柏和萬金龍組建6人臨時“管路小隊”,協力完成了從試驗管路走向布置到管材的切割、加工,再到管路組裝、焊接等工作,而且焊后水壓試驗一次合格,保證了試驗管路的正常使用。
公司辦公室是公司抗擊疫情的大后方,恪盡職守為生產保駕護航??倓罩鞴軈鞘环謺円箙f調各方資源,每天接打電話不計其數,為駐廠人員調配生活物資、購買床及床品,安排食宿和核酸檢測,努力使他們有得住,吃得好,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公司保安隊有14人封控在廠,他們分兩組24小時值班值守,重點負責消殺進廠物資、為進廠人員做抗原檢測,為封控期間廠內“零感染”作出貢獻。住在廠內宿舍的50余名新入職員工是一支生力軍,他們剛走出校門不久,卻能勇于付出、甘于奉獻,協助做菜、送飯、搬運物資、清掃廠區,展現了佳電新青年的風采,為公司復產復工貢獻了青春力量。
疾風知勁草,戰“疫”顯擔當。在疫情的大考下,佳電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央企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封控期間,先后共有702名干部職工返廠復工,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佳電的無名英雄。從“50”后到“00”后,佳電人代代傳承“艱苦奮斗、不甘落后、勇于創新、超越自我”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抗擊疫情、復工復產、人人建功”的壯麗篇章。全員復產復工后,佳電股份正開啟追趕進度的“生產大會戰”,相信佳電人一定能完成目標,為客戶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